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对比分析技术

导 读

厚德载物,传递能量;喜欢就点击顶部分享交流平台 吧。摘 要:本文通过对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原理、工艺参数、氮层组织性能进行比较分析。结果表明,气体硬氮化和气体软氮化各有优缺点,应采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氮化方法。关键词:气体硬氮化、气体软氮化、H13模具钢、铝型材挤压

DAXINGcp

1

1、前言H13模具钢含碳和钒含量高,耐磨性好,韧性相对较弱,耐热性好,强度和硬度高,耐磨性高,综合力学性能好,抗回火稳定性高,是目前应用更广泛、更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。H使用前应适当淬火13模具钢 回火等热处理,综合性能优异。H使用前应适当淬火13模具钢 回火和其他热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。挤压模具直接接触高温锭,承受高温、高压、剧烈摩擦等作用。工作条件极其恶劣,使模具容易因磨损和疲劳而失效,显著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。对H13钢模具的表面改性是全面提高模具寿命的关键。采用表面渗氮技术提高模具材料的表面质量是一种低成本、方便、实用的处理方法。目前常用的氮化方法有气体氮化、液体氮化、光离子氮化、真空氮化等。气体渗氮可分为硬氮化和软氮化。

2

1.2

2.气体硬氮化2.1、原理气体硬氮化,即气体渗氮,是指氮原子在一定温度下渗入钢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。为了区分它与气体软氮化,也称为气体硬氮化。气体渗氮时,将工件放入炉中,并将其放入炉中NH气体直接输入500~5600℃氮化炉内, NH3气体在高于480℃时经热分解如下:2NH3 →2〔N〕 3 H大解的氮原子大多生成N2气体,少量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,然后扩散到工件内部。一段时间后,工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氮化层。氮化层包括外层化合层(又称白亮层)和相邻的扩散层(又称暗黑色层)。白亮层决定磨损。气体渗氮后,其组织主要为ε相与γ′相、处理不当容易产生ξ相,应尽量避免ξ相的产生。ε相和γ′化合物层(白亮层)硬度高,结构致密,耐磨性好;ε电极电位高,耐腐蚀性好;因此提高了工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。铁和合金元素在基体中(Mo、V、Cr等)与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,与氮原子形成多种合金氮化物,显著提高氮层的硬度;各种氮化物的比例大于铁。氮渗透后,材料表面形成较大的残余压力应力,可抵消无外拉应力,显著提高钢的抗高周疲劳性能。2.2.氮化规律气体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是氮化温度、氮化时间和氨分解率,对渗氮速度、氮化层深度、氮化层硬度和耐磨性、耐腐蚀性和韧性有很大影响。当氮化时间与氨分解率相同时,随着温度的升高,氮化层增厚,氮化弥散度降低。当温度升到580℃表面硬度面硬度下降。当氮化温度降低,氮原子扩散速度减慢,渗层浅,表面硬度较高,脆性较大。氮化温度一般控制在520-540℃。根据温度的不同,氨分解率一般控制在20%-60%以内,一般在40%左右。氨分解率大于60%,会降低氮化层的硬度和耐磨性;大于70%后,氮化层深度会急剧下降。氮化保温时间取决于氮化温度和氮化层的深度要求。绝缘时间越长,氮化层越深,但会降低渗透硬度。

3

1.2

3.气体软氮化3.1.气体软氮化的原理,即气体氮碳共渗

模具钢价格

,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,以渗碳为辅的低温氮碳共渗。常用介质有50%氨 50%吸热气体(Nitemper法);35%-50%氨 50-60%放热式气体(Nitroc乙醇或甲酰胺在通氨时滴注。由于碳原子在软氮化过程中ε其溶解度高,软氮化表面为碳氮化合物,韧性好,耐磨。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,由于碳原子溶解度极低,很快达到饱和状态,沉淀出许多超微渗碳体质点。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,这些渗碳体质点促进了氮化物的形成。当表面氮浓度达到一定时,就会形成ε相,而ε碳溶解能力高,反过来又能加速碳溶解。气体软氮化后,其组织由ε相,γ′含氮渗碳体相和Fe3(C,N)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,因此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比硬氮大,渗层更薄。但与此同时,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ξ因此,氮化层的韧性优于硬氮化后。3.2、工艺参数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,氮化时间,以及氮化气氛。560-570℃,氮化层在这种温度下硬度更高。氮化时间通常为3-4小时,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-3小时达到更高,而随时间的延长,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。氮化气氛由氨分解率和含碳渗剂滴量速度决定。

4

4、对比分析4.1.试验内容取同批次H共有4件模具钢,其中2件用于气体硬氮化,另外2件用于气体软氮化。氮化工艺如下:氮化温度530±10℃,氨分解率为25%-30%,氮化时间为15小时。样品编号为1-2号。氨和甲酰胺是气体软氮化的共渗介质,氮化过程如下:氮化温度为570±10℃,保温期氨分解率控制在25%-30%,甲酰胺滴量为70-80滴/分,保温时间为3-4小时;净化期氨图1是试样渗氮层硬度梯度的比较。由此可见,四个样品的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曲线相似,说明H经气体硬氮化和气体软氮化后,13模具钢的渗氮层硬度相差不大。表面硬度达到1000-12000HV,能满足铝型材热挤压的需要。未显示气体软氮化硬度曲线较陡的特性,可能是测量渗层深度不足的原因。图2至图5为1-4号样品氮化后白亮层金相显微图,可发现4件样品白亮层厚度差距较小。图2

模具钢价格

图3图4图5

5

1.2

5、结论

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和气体软氮化后,硬度与白亮层差距较小,能更好地适应铝型材热挤压的工作环境。气体软氮化效率较高,但工艺相对复杂,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。铝型材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氮化方法。

6

1.2

参考文献

潘健生 胡明娟,热处理工艺学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-01

中南大学出版社吴锡坤,铝型材加工实用技术手册,2006

蔡美良 丁蕙麟 机械工业出版社孟沪龙,新编工模具钢金相热处理,2001-05

楼芬丽 张开 张建华 方国平,H13钢表面处理技术,金属热处理,2002,27(6):28-30

邓汝荣 铝型材挤压模气体软氮化工艺郭海涛,1998年铝加工,21(2):28-31

●  新铝型材挤压后续的表面处理工艺

●  新经典大型铝型材复杂模具设计成功方案25例

●  铝挤压模具设计技术高效实用

●  各种特殊铝合金生产技术及模具设计分析

●  铝型材壁厚和悬臂大的特殊模具设计

●  大型挤压模具设计及挤压缺陷及质量分析

● 深入分析铝型材挤压焊接、条纹、暗痕的控制和消除方法

● 更新修模大师的20个绝招都在这里,图文解说值得深入研究!

●  更新统计42种新铝合金 (孔 )挤压特性及设计技术

●  详细的设计步骤(包括电子地图)教你如何用平整度测量模具工作。

感谢您抽出  · 来阅读此文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H13模具钢气体硬氮化与气体软氮化对比分析技术

发表评论

加载中~

加入本站VIP会员订阅计划,海量钢材知识免费查看

目前为止共有 3654 位**的VIP会员加入! 立刻加入VIP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