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处理工程师必备的热处理基础知识(2)
41、 贝氏体等温淬火是什么?
加热奥氏体化钢或钢件, 快速冷却至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(260-4000℃)等温保持, 将奥氏体转化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。常见的淬火工艺。
42、 喷丸强化是什么?对材料的表面形状和性能有什么影响?
利用 在室温下,高速喷射的小弹丸撞击喷涂件表面, 在再结晶温度下,表面材料产生弹性塑性变形, 残余压应力大, 从而提高工件的表面强度, 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。硬化工件表面的塑性流变和加工, 大大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硬度。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,保留工件表面的残余压力应力, 因此,材料的疲劳强度可以大大提高, 疲劳寿命和抗应力腐蚀能力。
43、 常用的淬火有哪些?谈谈淬火方法的选择原则。
1) 单介质淬火:碳钢工件用水冷却, 合金钢和合金工具钢用油冷却;
2) 双介质;形状复杂易变的工件;
3) 工具磨具钢采用预冷淬火, 可减少其变形和开裂;
4) 工具钢分级淬火, 减少变形和开裂;
5) 等温淬火;变形小, 高韧性合金钢工
件。
44、 钢的本质晶粒度是多少?
本质晶粒度是指标准试验方法 930℃足够的保温时间(3-8)h 后) 确定晶粒大小。
45、 小奥氏体晶粒加热时应采取哪些措施?
措施:冷却, 减少保温时间, 提高加热速度, 在钢中加入强碳, 氮化物形成元素
46、 魏氏组织是如何形成低合金钢的?其组织特征是什么?
对于含碳量 Wc 低于 0. 6%的碳钢或低碳合金钢,在奥氏体晶粒较厚和一定冷却速度下, 首先,分析铁素体呈片状或粗羽毛状沉淀, 所谓魏氏体组织。
47、 魏氏组织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?热处理时如何避免魏氏组织?
1) 机械性能下降, 如韧性下降。
2) 冷却等温 工艺, 确保奥氏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和过冷
48、 分析轴零件, 长板零件, 截面零件相差较大, 套筒和薄壁环形零件, 工件有凹面淬火操作方法。
轴部件应垂直淬火成冷却剂。长板工件应水平淬火成冷却剂。截面部件差异较大的部件应先将截面较大的部件淬火成冷却剂。套筒和薄壁环部件应沿轴向淬火成冷却剂。凹面工件应将凹面淬火成冷却剂。
49、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如何根据零件要求的硬化层深度选择更佳电流频率?
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在工件中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
, 感应电流的皮肤收集效应迅速将工件表面层加热到奥氏体区域, 立即喷水冷却, 在工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硬化层。电流频率越高, 硬化层越浅。
一般情况, 硬化层深度为 0. 5~2mm 时, 宜选用 10kHz上述高频电源:硬化层深度为 1. 0~4. 0nm 时, 宜选用 8~3kHz 电源;硬化层深度为 4. 0mm 以上, 可选用 1~2. 5kHz 电源。当零件面积或直径较大时, 可选较低频率:相反,加热面积或直径较小的零件可选择较高频率。
50、 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目 的是什么? 等温淬火后的组织是什么?
目 球墨铸铁奥氏体化后,在贝氏体转化区等温淬火,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小畸变。 下贝氏体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为 260~300℃:上贝氏体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为 350-400℃。
51、 简要介绍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
光学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,
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, 用电磁透镜代替光学透镜。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经加速后, 聚光镜会聚成一束细小的高能电子束斑, 穿过样品的电子束, 由物镜、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的成像系统成像细节, 成像更终投射在荧光屏上,形成观察或照像的可见图像。电镜辅助系统比较复杂, 包括真空、 稳压、 气动循环、 控制和计算机系统。
52、 与钢相比, 铸铁相变的特点是什么?
与钢不同, 铸铁在相变过程中, 由于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影响,碳通常需要远距离扩散, 并对相变过程和相变产品的碳含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。
53、 减少零件热处理畸变的主要措施和工艺方法是什么?
减少应力集中,减缓加热, 冷却速度;合理码放零件;选择合适的工具。
54、 钢材在热处理过程中脆化的主要原因
还有解决方案。
①过分析钢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慢出现网状二次渗碳体时, 增加钢的脆性, 脆性网状二次渗碳体在空间上分离塑性, 无法发挥其变形能力。解决方案, 重新加热正火, 提高冷却速度, 抑制脆性相的沉淀。
②淬火马氏体在低温回火时会出现**种回火脆性, 高温回火有第二种回火脆性, **类回火脆性不可避免, 第二类回火脆性, 可重新加热到原回火温度, 然后快速冷却恢复韧性。
③等温淬火时,上贝氏体韧性降低, 下贝氏体可以解决重新奥氏体化后降低等温的问题。
④奥氏体化温度过高, 晶粒粗韧性降低。例如,过分析钢淬火温度过高, 晶粒粗大, 获得厚片状马氏体时, 韧性降低;奥氏体晶粒粗大, 魏氏组织脆性增加。可通过细化晶粒来解决。
55、 试着指出热处理后渗碳件的三个缺陷, 并分析其原因和预防措施。
1) 淬火后硬度低:主要是深表面碳浓度低或表面脱碳;淬火工艺不合理, 奥氏体未淬火或残留过多。
2) 主要原因是炉温低, 时间短, 或炉内气氛循环不良, 零件表面不干净, 工件表面积碳过高;提高渗碳的温度和时间, 安装前清洁工件表面, 合理控制碳势。
3) 渗透层出现大型网状碳化物,主要是表面碳浓度过高, 降低渗剂活性, 严格控制碳势。
56、 汽车、 选用拖拉机齿轮 20CrMnTi 材料, 加工工艺路线如下:
下料、 锻造、 正火、 机加工、 渗碳、 淬火 低温回火、 喷丸、 磨削成品, 分析各热处理工艺的作用。
正火-消除锻造应力, 使组织均匀, 调整硬度,改善切割
削加工性。
提高齿面碳浓度, (0. 8~1. 05%C)
淬火-提高齿面硬度,获得一定的淬火层深度, 使表面得到 M 回火 合金碳化物 γ 硬度高(58)~62HRC)、 高耐磨、 强度高,韧性强。提高齿面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, 牙心得到 M 回火 F, 强韧性高。
低温回火-消除淬火应力, 防止磨削裂纹, 提高冲击抗力。
57、 钢淬火是什么意思?
钢淬火是钢 加热到 临界温度 Ac3(亚共析钢 ) 或Ac1(过共析钢) 以上温度, 保温一段时间, 奥氏体化的全部或部分,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 Ms 以下(或 Ms 附近等温) 马氏体(或贝氏体) 转换热处理工艺。
58、 以碳钢为例, 淬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及其形成温度范围, 组织形态, 亚结构及性能。
亚分析钢:加热温度 Ac3 (30~50) ℃, 组织为 A 未溶 K,快冷至 550℃以下, 350℃以上正常组织为位错, 性能:强度、 硬度高, 塑性韧性好。
过分析钢:加热温度 Ac1 (30~50) ℃, 组织为 A 未溶 K,快冷至 200℃以下, 正常组织为:片状 M 残余 A 未溶 K,其亚结构为双晶, 性能:硬度高, 脆性大。
59、 马氏体分级淬火
加热奥氏体化钢或工件, 上马氏体点的液体介质(盐浴或碱浴)低于钢上马氏体点 中, 在钢件内外层达到介质温度后,保持适当的时间取出空冷, 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, 又称分级淬火。用于合金工具钢和小截面碳工具钢, 可减少变形和开裂。
60、 热浴淬火
工件只浸入 150~180℃冷却硝盐火碱, 停留时间等于总加热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, 更后取出空气冷却。
61、 贝氏体等温淬火
加热奥氏体化钢或钢件, 260~400℃) 等温保持, 将奥氏体转化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。有时也被称为等温淬火。该工艺可用于小变形, 合金钢工件韧性高。
62、 已知 GCr15 钢精密轴承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下:
下料,锻造, 超细化处理, 机加工、 淬火、 冷处理、 回火、 稳定处理。超细化处理简介, 淬火, 冷处理, 回火、稳定处理等主要热处理工艺参数 采用该工艺的目的。
预备热处理:1050℃×20~30min, 高温固溶后 320~340℃×2h 等温再升温至 735~740℃×3h 炉冷至 600℃空冷有利于改善淬火后获得小针马氏体组织, 并能提高冲击韧性, 耐磨性和疲劳强度。
淬火:835~850℃× 45~60min 在保护气氛下加热, 在150~170℃的 10 机油冷却 5~10min 后, 再在 30~60℃油中冷却。
冷处理:清洗-40~-70℃×1~1. 5h 深冷处理。
回火:160~200℃×3~4h 回火。
稳定处理:粗磨后 140~180℃× 4~12h, 精磨后120~160℃×6~24h。
63、 实际晶粒度是多少?从实际热处理生产出发, 应该选择哪种晶粒钢?
实际晶粒度:在实际热处理加热条件下, 晶粒大小。从热处理生产的角度来看, 为了 获得小奥氏体晶粒, 应选用本质细晶粒钢。 晶粒生长倾向小, 淬火温度范围宽, 易于掌握生产。
64、 碳氮共渗的黑色组织是什么?如何避免?
黑组织是指碳氮共渗表面的黑点, 黑带和黑网。为防止黑色地址, 渗层氮含量不宜过高, 一般超过 Wn0. 点黑组织容易出现5%, 渗层氮含量不宜过低, 否则,很容易形成拖氏体网因此,氨的添加量应适中, 氨量过高, 炉气露点降低, 促进黑组织的出现。 抑制拖氏体网的出现, 淬火加热温度也可以适当提高 冷却能力 强冷却介质。黑色组织深度小雨0. 02mm 喷丸强化补救也可以补救。
65、 珠光体有哪些类型?它们的形状和性能特征是什么?
珠光体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类: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
光体。
(1) 片状珠光体
由相互排列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
①片状珠光体的形成:首先在奥氏体晶界沉淀渗碳体晶核, 并呈片状向中国生长, 它出现在两边 奥氏体贫碳, 奥氏体上渗碳体界面上的铁素体形核生长,产生层片状铁素体, 并使附近的奥氏体富碳, 它还促进渗碳体沿着奥氏体-铁素体界面形核生长。如此重复的交替, 更终形成更形状的珠光体, 当上述珠光体方法横向发展时, 奥氏体中的碳扩散到渗碳体的前沿, 促进转广体沿纵向生长, 结果形成了珠光体领域。在奥氏体晶粒中, 可形成多个珠光体领域。
②珠光体片间距:珠光体片间距是指相邻两片渗碳体之间的平均距离, 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变化温度(过冷)。变化温度越低, 片层间距越小, 珠光体组织越薄,渗碳体的弥散度就越大。
(2) 粒状珠光体
粒状珠光体的形成也是渗碳体和铁素体交替沉淀的过程, 其中, 奥氏体晶粒的渗碳体沉淀 内
}{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热处理工程师必备的热处理基础知识(2)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