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13热作模具钢的主要使用情况
H13热作模具钢广泛应用于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。热作模具是指将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,将液态有色金属压制成零件的模具,
作为有色金属,压铸模县用钢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:
(1)热处理时可采用淬透性高、冷却强度低、热处理变形小的介质;
(2)具有较高的抗热裂性和抗热疲劳性,使模具在经受激冷加热时,不易形成裂纹,且已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,从而避免模县失效;
(3)具有较高的抗热软化性和高温耐磨性,使模具能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,
(4)具有较高的抗液态金属的钎焊和化学侵蚀破坏能力,其特征是我国熔融液态金属的熔化损耗。要满足这些高温强度和高韧性,以及高温硬度和耐磨性的要求,主要是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的。一般采用中碳含量中等(0.35~0.45%)和CR、W、M0、V等合金元素,合金元素总量在6~25%范围内。
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的钢种4CR5MOSIV1和SM4CT5MOSIV1的含碳量分别为(0.32~042)%和(0.32~045)%,DIN17350X40CIMOV5-1和Wnm的碳合量。德国2344钢为(0.37~0.43)%,碳含量范围较窄。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-90规定中高钢级H13钢的碳含量为(0.37~ 0.42)%。
铬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为钢提供高淬透性和良好的抗软化性,因此钢可以在空气冷却条件下硬化。在6巴气体真空处理条件下,可硬化直径为160毫米。但铬的加入会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性,使钢中产生亚稳共晶碳化物,一般可以用我国高碳饹轴承钢的相关标准来评价。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热强度,但对韧性不利,向材料中添加钼和钨,有人提出当(1/2W+M0)的量大于1%时,材料在500℃以上回火仍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二次硬化能力。H13钢的二次硬化能力不明显,请参考数据。提高V的含量,如将V的含量从0.4%(SKD6,相当于H11)提高到1%,会提高H13(SKD61)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,同时V还会提高耐水洗性,实际上是提高耐冲中蚀磨损性。
此外,添加元素如W、Mo、V、Nb等。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,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,也可以在奥氏体中溶解后在回火过程中产生二次硬化作用。添加CR形成的碳化物为M23C6,在1100℃(碳化物全部溶解为奥氏体的温度为1160°()奧氏体化时基本溶解,这将决定H13钢的更佳奥氏体化温度在1020~1080℃范围内。
国内一种新型热作模县钢3C3MO3VNB的Mo含量也是3%(2.70%~3.20%),Si含量≤0.60%,其优异性能的原因之一也应归功干低S(含量和高Mo含量
原文链接:优钢网 » H13热作模具钢的主要使用情况
发表评论